“刘工,模板都支好了,您给把把关?”施工员小张的声音从八米高的屋面传下来,带着疲惫的沙哑,也透着一丝期待。毒辣的阳光让工地上连个阴凉地儿都找不着。7月23日正值科环集团南京龙源承建的宁海电厂粉煤灰装船改造项目抓紧冲刺的关键时期,眼瞅着空压机房就要封顶了,工期还剩最后十五天。作为该项目的土建专工,刘征比谁都清楚这个节点的分量——整个系统改造的进度命脉都系于此。
上午十点,太阳已经晒得钢筋发烫。刘征的安全帽里全是汗,顺着下巴颏往下滴。他猫着腰在屋面上来回转悠,手里的卷尺拉出来又收回去,每个角落都不放过。“上翻梁尺寸12100×400×1800mm,结构复杂,屋面温度高,工人中暑风险极高。”钢筋班长马师傅凑过来瞅了瞅,眉毛拧成了疙瘩:“刘工,这活儿巧劲儿使不上,一个个绑出来怕是歪七扭八!加上这天儿实在太热了,弟兄们......”
“不行!”刘征抹了把脸上的汗,眼神却无比坚定。他再次摊开满是标注的图纸。“穿插式模块化绑扎吧。”他迅速在图上圈出关键点。对此马师傅满脸疑虑:“这可是复杂节点拆解,万一塞不进预留缝,可就全瞎了!”
日头越爬越高,屋面化作巨大的蒸笼。刘征后背的工作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安全帽的带子在脖子上勒出了两道清晰的红印。他指着图纸,语气斩钉截铁:“我反复测量了箍筋角度和拉钩位置,这方法可行!”在详细的施工计划和精准的数据说服下,马师傅终于点了点头,转身招呼工人:按刘工说的新方法干!”当首个模块顺利成型时,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围着它反复打量,忍不住赞叹:“嘿,这铁疙瘩做得还真挺讲究,有点看头!”
很快,第一个模块迎来了实战考验,刘征手扶安全帽仰着头目光紧盯着吊装的模块,嘴里不断叮嘱:“慢点……再稳一点……”指令声刚落,预制模块便稳稳当当精准插入预留孔洞。原本需要12人冒着高温忙碌完成的作业,现在仅需3名工人高效协作就能完成;主次梁节点绑扎时间,更是从原来12小时大幅压缩至7小时,效率提升了近40%。业主方代表看着施工进度表,罕见地露出了笑容:“刘工这施工妙招太关键了,不仅为后续土建交安提前了10天,整个工期更是直接缩短了5天!”
屋面封顶那天,刘征站在刚浇筑完的平台下,汗水浸透的脸上漾开一抹欣慰的笑容。阳光洒在钢筋骨架上,那些被精心绑扎的钢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它们撑起了建筑的脊梁,更像环保工程里奔涌的生命血管。他心里清楚,这提前抢出来的工期里,藏着的不只是时间盈余,更是工人们少受的高温炙烤,是项目早一天投用就能多削减的碳排放。
“刘工,下阶段的浇筑方案,大伙都等着您拿主意呢!”马师傅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刘征直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安全帽下的眼睛亮得有神:“走,咱们去看图纸。环保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根钢筋都得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说着,他转身走向下一个施工节点,夕阳把他的背影拉得很长。
在这片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刘征就像他亲手验收过的每一根钢筋,不显山不露水,却把每一处弯钩、每一个搭接都做得规规矩矩。他正用一双平凡的双手,将一张张蓝图变成拔地而起的环保项目,铺就绿色发展的厚实底色。
版权所有: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